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现代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公园城市建设和市民幸福美好生活需要的实施意见

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推进花卉生态价值转化,构建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部署,助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一、思路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以举办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为牵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科技支撑、创新发展,坚持需求导向、提质增效,坚持系统思维、完善链条,加快构建现代花卉产业体系。至2025年,力争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花卉供应链中心、花卉科研创新中心、花卉展示交流服务中心,花卉产业发展与公园城市建设同进共荣,“花重锦官城”成为公园城市靓丽名片。
二、主要任务
(一)建设现代花卉产业基地。推进花卉生产基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迭代升级和工厂化生产,打造一批生产设施设备和经营管理理念先进的专业化、现代化花卉产业基地。至2025年,建成现代化花卉生产示范基地10个。[责任单位:市公园城市局,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二)建设特色花卉产业园区。推进苗圃基地“腾笼换鸟”,消化低质低效存量,引导花卉产区“一地一品”差异化、聚集化发展。支持温江侧重市政园林方向,重点发展花木编艺、川派盆景、彩叶花木等特色品种,打造西部花木生产贸易集散中心。支持郫都区侧重家庭园艺方向,重点发展盆花、鲜切花、小微盆景等特色品种,建强国家级花卉交易市场。至2025年,培育创建1个国家级花卉产业园区、6个省市级花卉产业园区。[责任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园城市局、市商务局,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三)构建花卉市场体系。建设集花卉交易流通、产业服务、创新研发、科普文创、会展节庆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性花卉综合交易平台。合理布局、分层分级新建一批花卉交易市场,引导农贸市场、大型商超等开辟花卉销售专区。支持发展社区便民花店、品牌连锁花店和无人售卖终端,培育发展花木电商。鼓励建设“花园中心”,打造再现“青羊花肆”。至2025年,建成1个全国性花卉综合交易平台,建成3个集中式花卉批发市场、5个场景式零售市场、3个小型集中式零售市场、1000个花卉销售终端,花卉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责任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城管委、市公园城市局、市商务局,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四)构建流通服务体系。依托成都花木交易所等平台,建设集花卉数字地图、花卉产业数据库、花卉价格(消费)指数发布、花卉交易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花卉全产业链信息服务平台。积极申请扩大花卉种球、种苗进口配额。完善温江花卉进出口园区、中欧班列(成渝)和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等国际贸易流通场所的花卉流通配套体系。支持发展花卉冷链物流,新改建一批气调库、冷藏库等配套设施。优化完善植物检疫流程。至2025年,建成1个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的花卉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花卉流通体系进一步健全。[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口岸物流办、市公园城市局、市商务局,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五)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开展花卉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存芙蓉、杜鹃、蜀葵等本土特色花卉和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稳妥有序引进国外新优奇特花卉种质资源。推进花卉育种、良种快繁、容器栽培、设施栽培、花卉采后处理与保鲜贮运等产业化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推进花卉商品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运用。加大食用、药用与工业用途花卉的精深加工研究开发。支持科研机构建立花卉实验室、研发中心、扩繁基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花卉科研,探索建立产、学、研、商相结合的花卉产业联合体。鼓励花卉企业及相关产品申请商标、专利和地理标志产品,依法保护知识产权。至2025年,建成花卉科研平台3个、花卉种质资源库群,保护科研体系机制构建完善。[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公园城市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林科学院,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六)实施“增花添彩”建设提升行动。结合实施2.0版“全域增绿”和成都大运会氛围营造,强化花卉彩叶植物在天府绿道、城市公园、立体绿化等项目中的运用,打造一批花卉特色公园绿道、花园街区、“金角银边”特色花景。结合未来美好公园社区建设、社区微更新,打造一批花卉特色社区花园。结合乡村建设行动,开展绿化美化,打造一批花卉主题川西林盘。提升打造环城生态公园花卉美学新场景、锦江公园花卉文化景观轴。加快推进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一主四分”会址和天府植物园建设。至2025年,建成区花卉彩叶植物覆盖率提升至30%,打造精品赏花场景1000个。[责任单位:市委社治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园城市局、成都文旅集团、成都兴城集团,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七)实施“花香万家”文化惠民行动。挖掘芙蓉、杜鹃、牡丹等天府文化中花卉文化元素,创新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戏曲、书刊等的花卉表达,加大花艺作品、花卉旅游产品、花文化产品的供给。传承举办芙蓉展、盆景展等特色主题花展,持续举办“天府春花节”“天府芙蓉花节”等全市性花卉节展以及龙泉桃花、新都桂花等区域性花卉节展。推进花卉园艺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举办花卉科普教育、培训讲座、比赛展览等花文化活动,开展“最美社区、最美院落、最美阳台”等征集评选活动,提升花卉生活氛围。建立社区园艺师制度,为市民养花和家庭园艺提供技术服务;多平台、多渠道提升花卉文化交流服务能级。至2025年,争取创建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2个,培训社区园艺师1000名,举办花卉主题文化活动1000场以上。[责任单位:市委社治委、市教育局、市公园城市局、市文广旅局、成都文旅集团,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八)实施“花重锦官城”品牌提升行动。支持举办参加推介会、品鉴会、交流会、研究会等花卉品种推广活动。支持举办参加国内外知名专业展会、苗木交易会、园林园艺博览会等花卉行业活动。积极争取国际性、国家级花事盛会落地成都。利用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平台策划全球性花卉科技交流会、新品种展销会、威尔逊国际植物论坛等系列活动,培育公园城市特色花事品牌。至2025年,“世界园艺博览会”“花园建造节”“蓉城花肆”等品牌花事活动形成以花卉为纽带的链接全球门户窗口,“花重锦官城”城市名片更加响亮。[责任单位:市公园城市局、市商务局、市博览局、成都文旅集团,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九)保障产业用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充分尊重历史与现状,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分类施策确保花卉生产种植和产业发展用地需要。充分利用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契机,统筹探索林地等各类土地在花卉产业的综合利用。[责任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公园城市局,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十)强化资金支持。加大市、区(市)县两级财政资金支持引导,针对市级重点花卉产业项目在市级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适当奖补。支持以专项补贴、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形式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花卉产业发展全领域。鼓励金融机构开发花卉相关金融产品,支持保险机构开展花卉保险业务。[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公园城市局、市金融监管局,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十一)建强人才支撑。鼓励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参与花卉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完善林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花卉人才档案库,组织技能评定、评级、评比等活动,积极培育引进花卉领军人才、工艺大师,树立花卉行业工匠精神。[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公园城市局,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四、工作要求
(十二)建立工作机制。建立由市政府分工副秘书长牵头、市公园城市局负责、重点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和市级相关部门参与的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编制花卉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引导我市花卉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十三)强化工作落地。花卉产业重点区(市)县政府(管委会)要制定花卉产业五年行动计划,建立花卉产业项目库,扎实推进本地花卉产业发展工作。有效发挥花卉产业相关行业组织作用,强化行业管理职能和服务功能。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8月25日